2024-07-04
1、人为原因:黄河流域及下游灌区人类活动(主要是农业灌溉),尤其是下游引水量大幅度增加;现行的管理体制与人为的浪费;中游缺乏控制性的调节水库等。
2、断流导致河床淤积,增加了洪水决口的危险,威胁着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引发了土地盐碱化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黄河三角洲的生产力因此下降。经济损失方面,1972年至1996年间,因断流造成的工农业损失累计高达268亿元,年均损失在11亿以上,90年代损失更严重,甚至超过36亿元。
3、总之,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记者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滞后,一是黄河流域内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机制推行慢。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费低,收取晚,收取面不宽,一些地区甚至不收。
5、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 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97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
1、黄河水资源现状:根据数据显示,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这一数字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然而,黄河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的重任,同时还需向流域外进行远距离调水。
2、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是这个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 在“九曲黄河第一县”的玛多,80岁的老县长拉保不断感叹“沧海桑田”。20多年间,他亲眼目睹这个县二十多年的变化。 1966至1984年,拉保担任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县长。
3、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稳定。根据查询黄河流域的相关资料得知,2015年以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稳定,林、草、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从面积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这条河流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
4、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
1、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2、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是这个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 在“九曲黄河第一县”的玛多,80岁的老县长拉保不断感叹“沧海桑田”。20多年间,他亲眼目睹这个县二十多年的变化。 1966至1984年,拉保担任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县长。
3、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
4、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
5、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6、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