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科技史(世界海洋科技论坛)

2024-09-15

海洋生物起源的资料

原始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落到地面上,上述有机物经雨水和河流汇入海洋,使海洋成了各种有机物的汇聚场所,就像一盆稀薄的“八宝”汤。在这个场所里,有机物之间不断相互作用,更进一步地为生命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单个的蛋白质分子,众多的分子构成了多分子体系,使生命的产生成为可能。

近来,天文学家在宇宙尘埃中发现了大量的有机分子;在陨石中还找到了多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大部分坠入海洋,在海水和阳光的作用下,经过长期演化,在海洋中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因此,人们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源泉。

据计算,海底扩张速度每年有几厘米,最快的每年可达16厘米;这样,就使得海底每隔3~4亿年便要更新一次。这一海底扩张的过程被深海钻探资料所证实,还可以从洋脊两侧岩石的磁性上得到证明。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内容简介

1、第1篇:海洋科技基础 第1章:深入解析海洋科学技术的定义与研究历程,探讨其核心内涵。第2章:揭示中国海洋科技的历史演进,展示其发展脉络。第2篇:社会经济与战略价值 第3章:揭示海洋科技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4章:阐述海洋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这部《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深入探讨了从古至今,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从最初的航海导航技术,到后来的渔业、航海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再到现代海洋环境保护与深海探索,每一步都反映出人类智慧与海洋的共生共荣。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预示着未来科技与海洋的交融发展之路。

3、海洋潮汐知识方面,东汉王充最早科学解释潮汐与月亮的关系。宋元明清时,潮汐研究达到高峰,出现实测潮汐表和潮汐专著。海洋生物知识集中在物种的形态、生态、分布和利用,古代书籍中记载了大量海洋生物的名称、习性、利用方法。海岸工程在古代也得到了发展。海塘在中国沿海普遍修建,以保护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

4、开创中国近代海洋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有:中国地学会、中国科学社、中华海产生物学会和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也开展过一些海洋研究活动。

5、海洋处于生物圈的最低位置,有史以来人们就把各种废物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海洋,但由于排入量小,海洋净化废物的能力强,不足为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沿海国家人口向临海城市集中,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海域,海上油运和油田大发展所造成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使海洋环境遭到了污染损害。

哪些动物启发人造出科技

鱼:受到鱼类呼吸方式的启发,人们发明了呼吸机,特别是在需要辅助呼吸的医疗场合中得以应用。 鸟:模仿鸟类的飞行机制,人类创造了飞机和滑翔机,开拓了现代航空事业。 蝙蝠: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启发了雷达技术的发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导航和侦测能力。

受动物启发的发明有:雷达。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息息相关。蝙蝠能够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蝙蝠通过接收这些反射波来判断周围环境及捕捉猎物。人类根据这一原理,研发出了雷达系统,用于探测飞行物体或地形障碍。

蛇与红外探测器:响尾蛇具有热感应系统之外的红外热眼颊窝器官,美国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一种空对空导弹的敏感器件,能够探测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从而紧紧盯住目标不放,直至把目标摧毁。这种导弹被命名为“响尾蛇导弹”。

受到苍蝇眼睛的启发,科学家们发明了蝇眼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拥有类似苍蝇复眼的多角度视野。 模仿苍蝇对危险的敏感反应,人们开发了危险探测仪,它能够检测并警告潜在的安全威胁,被广泛应用于危险工作场所。

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像机。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鹰的滑翔技巧,发明了滑翔机。鸟类的留线造型,改变了飞机的外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鸟类的骨头,改进了飞行器的骨架结构,更轻,强度更高。蝙蝠和海豚的声波探测,发明了超声波雷达。

地球从白垩记到现在的演变历史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4亿年,延续了4000万年。寒武纪是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从而有可能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有机界和无机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

白垩纪是海盆迅速张裂的时期。中洋脊迅速扩张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恐龙时代的终结(距今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Chicxulub)撞击地球。这个直径16千米的彗星的撞击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恐龙和许多其他种类的生物因此而灭绝。白垩纪晚期,海洋继续拓宽,印度接近亚洲南缘。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地球在46亿年前诞生时,与21世纪大不相同。据科学家称,地球是由热的液态物质(主要是岩浆)组成的发光球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温度不断降低,固体核逐渐形成。

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地球又经历了5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中生代时期,地球史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折,潘加亚大陆逐步解体,各个陆块渐渐趋向于漂移到现代所处的位置。中生代早期,植物以裸子植物为主,晚期出现了能够真正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在侏罗纪时期成为地球霸主,但在白垩纪突然绝灭。

新生代(约6,600万年前-至今):在新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古近纪时期,超级大陆开始分裂成现代七大洲。同时,海平面开始上升,海洋面积逐渐扩大。在新近纪时期,南极洲开始向南极洲冰盖的形态转化,而北极洲则形成了厚厚的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