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第一,海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与海洋科技进步的加快,海洋开发技术逐渐成熟,海洋开发能力显著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将持续增强。第二,海洋经济增长将持续保持巨大潜力。
三大特点:一是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二是海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变化,三是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三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比较突出、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依然不高、海洋资源局部开发过度与总体开发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三方面。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对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的一个共识是,我国虽然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海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据统计,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70%-80%。
1、这一成就代表了我国深海高科技的世界前沿。回顾历史,我国的海洋管理深潜试验始于“十一五”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绩可圈可点。作为我国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徐一南说,我国“龙”号潜水器具有先进的悬停和定位能力,可以在海底附近自由航行。龙还具有高速水上通讯功能。
2、我国在海域资源开发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但不限于深海探测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提升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我国已成功研发并部署了多型深海探测器,包括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和深海滑翔机等。
3、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海洋科研、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更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的实力和担当。在海洋科研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海洋科研体系,包括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研队伍和海洋科研设施等。
4、深海探测不仅有助于揭示地球的奥秘,如物种起源、资源勘探和地球运动等,还能在科学领域推动重大进步。 人类对深空和深海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一点从中国的“嫦娥奔月”神话和希腊的海神传说中可见一斑。这些传说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5、“蛟龙”号是我国载人深潜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取得了很多的突破和辉煌的成就,但是许多的技术基础并不扎实,也有一些技术来自国外。2014年,“深海勇士”号总体集成课题立项的初衷是重点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率超过85%的目标。
6、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大进展。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等海域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同时我国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深水油气领域已经建成一批深水油气生产平台。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突破。
每百万人口中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量65人。根据海洋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文件中可知每百万人口中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量65人,浙江省出台《海洋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的科技人才相对数量不足,每百万人口中全时研发人员仅有806人,远低于日本、法国、德国和韩国。同时,中国科技人才质量较低,缺乏顶尖和战略科学家,人才队伍结构存在矛盾,导致人才短缺与浪费并存。
其一,我国科技人员总数1860万人,排在世界前列,但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不足500人,与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相差无几,而韩国、新加坡均在1000人以上,美、日、英、德均在2000人以上。其二,科技投入低。
” 在人力资源上,我国科技人才的相对数量偏少:2002年,每百万人口中全时研发人员只有806人,而日本有7017人,法国有5635人,德国有5840人,韩国有3986人。我国科技人才“质量”偏低,尤其缺乏拔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人才严重短缺和人才大量浪费并存。